bǎi jiā zhēng míng

百家争鸣

bǎi jiā zhēng míng

“百家争鸣”的概述

[百家争鸣] 词的字数是 “4”。

[百家争鸣] 词的年代是 “古代”。

[百家争鸣] 词的成语感情是 “中性”。

[百家争鸣] 词的成语频率是 “常用”。

[百家争鸣] 词的结构是 “主谓”。

[百家争鸣] 词的词性是 “动词成语”。

[百家争鸣] 字的发音是“bǎi jiā zhēng míng”。

[百家争鸣] 字的近义词是“畅所欲言,各抒己见”。

[百家争鸣] 字的注音是“ㄅㄞˇ ㄐ一ㄚ ㄓㄥ ㄇ一ㄥˊ”。

[百家争鸣] 字的反义词是“噤若寒蝉,一家之言,强求一律”。

“百家争鸣”的例句

1.由于贯彻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今年的文艺创作获得了丰收。

2.各种观点,进人了日本"百家争鸣"的时代。

3.和雅学校,百家争鸣,百花齐放。

4.朞间曾有幸拜读过各类狼友所着心得体会,那真是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如同八仙过海,各显其能。

5.我气愤她的处事方法,败了就败了,学术都可以百家争鸣,何况小小一道题,有伤大雅,没什么大不了的。

6.春秋战国到秦汉时朞的血雨腥风,开创了我们曾经那大统一的梦想,促成了百家争鸣的文化高潮。

7.八十年代初朞,因为改革开放,中国大地百家争鸣,处处开花,一片欣欣向荣。

8.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比喻艺术及科学的不同派别及风格自由发展与争论。

9.春秋战国时朞,百家争鸣,成了中国文化历史最为深刻的阶段,无数的思想文化像一条条奔腾的溪流,汇入了中国文化这个庞大的海洋。

10.炎黄时代,文明昭然;春秋战国,百家争鸣;秦皇汉武,世人敬仰;唐元中兴、康干盛世;民族独立,伟大复兴……5000余年的辉煌,5000余年的积淀。

11.一时间,百家争鸣变成了万马齐喑,皇权也随之摇摇欲坠。

12.公元前21世纪,中国最早的国家夏朝出现。东周推进了生产发展和社会变革,形成百家争鸣的局面。

13.那知识、信息与记忆就会变成完整的吗?一家独霸,虽独裁专制,但也井井有条;百家争鸣,虽繁荣昌盛,但也很容易让人迷了自我。

14.我有太多喜欢的时代。苏格拉底和埃及艳后的希腊古罗马,达芬奇和莎士比亚的文化复兴;百家争鸣的春秋战国,傲世寰宇的汉唐盛世;乃至可以盛载所有幻想,充满不可知魅力的未来……

15.诸子百家争鸣,各家思想各有信徒,各自在政治舞台上活跃。

词语解释

百家争鸣[bǎi jiā zhēng míng]

1百家,原指战国时期的儒、法、道、墨、名、阴阳等思想流派。争鸣,比喻纷纷发表意见,展开论战。现在所说的百家争鸣,是指学术上不同的学派可以自由争论,有时候也指可以自由发表意见

英:contention of a hundred schools of thought;

引证解释

百家争鸣[bǎi jiā zhēng míng]

1原指我国 战国 时期学术界互相辩争的风气。当时学术派别很多,著名的有儒、法、道、墨、名、阴阳、纵横、农、杂等家。他们著书立说,游说争辩,形成“百家争鸣”的局面。这种局面,对当时思想、文化、学术的发展有很大的推动作用。后用以称学术研究中各抒己见以求发展的方法

清 俞樾 《春在堂随笔》卷三:“百家争鸣,或传或不传,而言之有故,持之成理者,屈指可尽。”巴金 《<随想录>总序》:“那就让它们留下来,作为一声无力的叫喊,参加伟大的‘百家争鸣’吧。”孙犁 《秀露集·耕堂读书记三》:“这一番话,不只有些提倡百家争鸣的气派,而且有点唯物辩证的历史观点。”

国语辞典

百家争鸣[bǎi jiā zhēng míng]

1春秋战国时代,社会产生大变革,各种不同思想流派、著作学说,相继出现。如九流十家,相互论战,学术上蔚为一片繁荣景象,后世称为“百家争鸣”

网络解释

1春秋战国时代,社会产生大变革,各种不同思想流派、著作学说,相继出现。如九流十家,相互论战,学术上蔚为一片繁荣景象,后世称为“百家争鸣”

在中国历史上,春秋战国是思想和文化最为辉煌灿烂、群星闪烁的时代。这一时期出现了诸子百家彼此诘难,相互争鸣的盛况空前的学术局面,在中国思想发展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据《汉书· 艺文志》的记载,数得上名字的一共有189家,4324篇著作。其后的《隋书·经籍志》、《四库全书总目》等书则记载“诸子百家”实有上千家。但流传较广、影响较大、较为著名的不过十家而已。归纳而言只有10家被发展成学派。西汉刘歆在《七略·诸子略》中将小说家去掉,称为“九流”。俗称“十家九流”就是出自这里。春秋战国时期,各种思想学术流派的成就,与同期古希腊文明交相辉映;以孔子、老子、墨子为代表的三大哲学体系。至战国时期,形成诸子百家争鸣的繁荣局面。但至汉武帝时,推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政策,于是以孔子、孟子为代表的儒家思想成为正统,统治中国思想、文化两千余年。百家争鸣是指战国(前475年—前221年)时期知识分子中不同学派的涌现及各家族流派之间争芳斗艳的局面。

外语翻译

英语翻译: All schools of thoughts contend for attention俄语翻译: Пусть сопéрничают сто школ日语翻译: 百家争鳴(ひゃっかそうめい)德语翻译: 100 Lehrmeinungen wetteifern miteinander (V, Philos)​法语翻译: Que cent écoles rivalisent

成语说明

解释:百家:原指先秦时代各种思想流派;后指各种政治、学术思想;鸣:指发表意见。我国春秋战国时代;社会处于大变革时期;产生了各种思想流派;如儒、道、法、墨、阴阳、名、纵横、杂、农等名家称为诸子百家。他们各自著书立说;在政治上、学术上展开争论呈现出繁荣景象;后世称为百家争鸣。今指科学上不同的学派可以自由争论。出处:东汉 班固《汉书 艺文志》:“凡诸子百家,……蜂出并作,各引一端,崇其所善,以此驰说,联合诸侯。”造句:没有百家争鸣,就没有学术的繁荣和发展。用法:主谓式;作谓语、宾语、定语;比喻允许各种学术流派发表意见。

百家争鸣的近义词

声明: 本站《百家争鸣》由"南望 の"网友提供,仅作为展示之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来信告知,我们会尽快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