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à yī

大衣

dà yī

“大衣”的概述

[大衣] 词的字数是 “2”。

[大衣] 词的词性是 “名词”。

[大衣] 词的发音是 “dà yī”。

[大衣] 词的注音是 “ㄉㄚˋ 一”。

“大衣”的例句

1.什么大衣橱、五屉柜、写字台……花样不断翻新。

2.大,中,短大衣,防寒服,茄克衫,上装,中长短马甲。

3.请你想像,如果你变成一件皮草大衣,你会有什么感觉?

4.他解开了大衣领口。

5.她试着自己扣大衣的扣子,但她扣不上。

6.为大衣增添了几分色彩,瞧

7.我们把一件大衣铺在地上,三个人睡在上面,再蒙盖上另一件大衣。

8.忽然,在我旁边站着一位身穿红大衣的姐姐,我仔细地端详起这位穿着红大衣的人儿:新潮的红色尼大衣,入时的黑色皮鞋,披肩的秀发,一张格外美丽的脸,笑起来还有两个小酒窝呢!在我看到过的人群中要数眼前这位大姐姐最漂亮了。

9.我失望地关上房门,却看到爸爸的大衣还挂在门边,这么冷的天,爸爸连大衣都顾不上穿……,我的眼睛模糊了。

10.他有点伤心,但又一想,大衣做不了了,还可以做背心啊。

11.只有那两张还不够手掌厚的被子,几件大衣铺在窄小的床上。

12.雪花是纯洁的,像绒毛般纯洁,为大地穿上了美丽的白色大衣。

13.初夏时节,他每天仍然身穿一件绿色的军大衣,破大衣油光发亮,前襟棉絮几乎掏空。

14.从车站走出来的人都抖抖索索,不用说没有大衣的八公了。

15.我一看自己,竟然穿着妈妈的大衣,踩着无比别扭的高跟鞋。

词语解释

大衣[dà yī]

1妇人的礼服。会客穿的长衣。亦称大衣服。较长的西式外套。佛教徒以九至二十五条布片缝成的法衣,称“僧伽梨”,译名“大衣”。见《释氏要览·法衣》。亦泛指袈裟

引证解释

大衣[dà yī]

1妇人的礼服。 宋 高承 《事物纪原·衣裘带服·大衣》:“商 周 之代,内外命妇服诸翟。 唐 则裙襦大袖为礼衣

开元 中,妇见舅姑,戴步摇,插翠釵,今大衣之制,盖起於此。”明 陶宗仪 《辍耕录·贤孝》:“国朝妇人礼服,达靼曰袍,汉人曰团衫,南人曰大衣,无贵贱皆如之。”

2会客穿的长衣。亦称大衣服

《儒林外史》第五十回:“秦中书听见凤四老爹来了,大衣也没有穿,就走出来。”

3较长的西式外套

杨朔 《潼关之夜》:“他身上穿的也是这件军用的黄色棉大衣,头上也是这顶垂着两只耳朵的灰色军帽。”

4佛教徒以九至二十五条布片缝成的法衣,称“僧伽梨”,译名“大衣”。见《释氏要览·法衣》。亦泛指袈裟

《儿女英雄传》第五回:“那和尚尽他哀告,总不理他,怒轰轰的走进房去把外面的大衣甩了。”

国语辞典

大衣[dà yī]

1中长型的西式厚外套

“冬天出门,要记得穿大衣,以免受了风寒。”

2元代南人妇人礼服名

元·陶宗仪《南村辍耕录·卷一一·贤孝》:“国朝妇人礼服,达靼曰袍,汉人曰团衫,南人曰大衣,无贵贱皆如之。”

网络解释

1元代南人妇人礼服名

大衣(Coat)是一种常见的外套,衣䙓长度至腰部及以下。大衣一般为长袖,前方可打开并可以钮扣、拉链、魔鬼毡或腰带束起。具保暖或美观功效。在古代,大衣指代古代女性的礼服,名词起于唐代,沿用至明代。现在所称的西式大衣约在19世纪中期与西装同时传入中国。

外语翻译

英语翻译: overcoat, topcoat, cloak, CL:件[jian4]德语翻译: Mantel法语翻译: pardessus, manteau, paletot

声明: 本站《大衣》由"喜东坡"网友提供,仅作为展示之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来信告知,我们会尽快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