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ù lán

木兰

mù lán

“木兰”的概述

[木兰] 词的字数是 “2”。

[木兰] 词的词性是 “名词”。

[木兰] 词的发音是 “mù lán”。

[木兰] 字的注音是“ㄇㄨˋ ㄌㄢˊ”。

“木兰”的例句

1.四人饥不择食闯入木兰禁苑。

2.江陵一夜雨,肠断木兰歌。

3.花木兰父亲花弧:天上多了颗星星,就是我去找你娘了。

4.假使木兰并未替父从军,木兰福也许就会战死沙场,而木兰或许就郁郁而终了,那我们也就根本不会知晓花木兰是何等人物,正是由于木兰那敢于打破规矩作为,让我看到了女子的本色。

5.从文中看到国家需要戍边征兵,而木兰家父年老多病,没有长兄,弟弟又小,木兰坐在机杼前一阵阵的叹息,转而毅然决定替父出征,积极参军,为父解忧。

6.花木兰牵动嘴角,她说什么事也没有,让家人别担心她。

7.经过数年,木兰立了战功无数,杀了无数的敌军。

8.今天,我就要背木兰诗了。这是一首很长的北朝民歌。全诗讲述的是古代女英雄花木兰替父从军的故事。

9.柔中带刚,刚中带柔,这可把花木兰表演得惟妙惟肖。

10.最后,贾玲公开道歉,说花木兰是民族英雄,不应恶意搞笑。

11.当天晚上,木兰坐在窗前,半透明的轻纱窗帘抚摸着木兰的脸,木兰迎着月光,美丽的头发被风吹得飘呀飘,在木兰身后轻轻地舞蹈。木兰在心里默默地下了一个重大的决定代父从军!

12.就这样,木兰在一大群人的地簇拥之下,归还乡里。

13.离家太远会忘记故乡,杀人太多会忘记自己。花木兰

14.现在的花木兰,正带领着全军,前去面见圣上。

15.木兰桨子藕花乡,唱罢厅红晚气凉。

词语解释

木兰[mù lán]

1一种落叶乔木,叶子互生,倒卵形或卵形,花大,外面紫色,里面白色,果实是弯曲的长圆形。花蕾供药用

英:lily magnolia;

2这种植物的花。也叫“辛夷”或“木笔”

英:lilymagnolia flower;

引证解释

木兰[mù lán]

1香木名。又名杜兰、林兰。皮似桂而香,状如楠树

汉 司马相如 《子虚赋》:“其北则有阴林巨树,楩枏豫章,桂椒木兰,檗离朱杨。”晋 潘岳 《西征赋》:“门礠石而梁木兰兮,构阿房之屈奇。”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木一·木兰》:“木兰枝叶俱疎,其花内白外紫,亦有四季开者,深山生者尤大,可以为舟。”

2指此种植物的花

《楚辞·离骚》:“朝搴阰之木兰兮,夕揽洲之宿莽。”

3民间传说人物。曾女扮男装,替父从军。故事最早见于 北朝 民歌《木兰诗》。其姓氏或作 花,或作 朱,也作 木,均无确证

明 无名氏 《赠书记·花烛猜谜》:“不是我将伊抛闪,还是你红鸞星黯,致今朝相逢木兰。”清 松琴 《女学生入学歌》:“緹縈木兰真可儿,班昭我所师。”

4围场名。约当今 河北 围场县 地。木兰系满语吹哨引鹿之意。 清 康熙、雍正 诸朝,皇帝常于每年秋率王公等至此围猎习武,称木兰秋獮,称其地为 木兰围场。雍正 时,四周立栅,关防甚严, 咸丰 以后,獮礼废弛,始逐渐放垦,其后垦民渐集,乃置围场厅,公元1913年改为 围场县

清 魏源 《圣武记》卷三:“本朝抚绥蒙古之典,以木兰秋獮为最盛。木兰者,围场之通称也。”原注:“仲秋之后,虞人效鹿鸣以致鹿曰哨鹿,国语谓之木兰,因以名围场云。”《清通典·礼军一》:“每岁巡幸木兰,大举秋獮之典。”

国语辞典

木兰[mù lán]

1辛夷的别名。参见“辛夷”条

2改易男装代父从军的孝女。古乐府有〈木兰诗〉咏其事。姚莹《康輶纪行》以为北魏人,宋翔凤《过庭录》以为隋恭帝时人,程大昌《演繁露》以〈木兰诗〉中有“可汗大点兵”语。则以为非隋即唐之人。姓氏不可考,或以为姓花

网络解释

1改易男装代父从军的孝女。古乐府有〈木兰诗〉咏其事。姚莹《康輶纪行》以为北魏人,宋翔凤《过庭录》以为隋恭帝时人,程大昌《演繁露》以〈木兰诗〉中有“可汗大点兵”语。则以为非隋即唐之人。姓氏不可考,或以为姓花

木兰(拉丁学名:Magnolia liliflora Desr),是木兰目木兰科木兰属下的植物,为落叶乔木,木兰原产中国中部山地混交林内和山地林中,海拔700-1800米的山坡杂木林中,主要在福建,江苏,江西,浙江,安徽栽种。木兰高2至5米,胸径1米,枝广展形成宽阔的树冠;树皮深灰色,粗糙开裂;小枝稍粗壮,灰褐色;冬芽及花梗密被淡灰黄色长绢毛。

外语翻译

英语翻译: lily magnolia (Magnolia liliflora); see 花木兰; Mulan county in Harbin 哈尔滨, Heilongjiang

声明: 本站《木兰》由"笑清浅"网友提供,仅作为展示之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来信告知,我们会尽快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