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èi shì

内侍

nèi shì

“内侍”的概述

[内侍] 词的字数是 “2”。

[内侍] 词的发音是 “nèi shì”。

[内侍] 词的注音是 “ㄋㄟˋ ㄕˋ”。

“内侍”的例句

1.给皇帝建行宫,得跟大内侍从打交道,所谓“阎王好见,小鬼难缠”,以陈鹏年的刚直性格,肯定要得罪人。

2.黄门侍郎郭遵、尚书右丞封孝琰以极言蒙难,季舒子刚、遵子云、孝琰子君遵并及淫刑,宜免内侍,褒叙以官。

3.一日,高祖于宫中设宴,令太子盈入内侍酒,却见到商山四皓侍立于太子身后,知道太子羽翼已成,从此再未提起过废立之事。

4.突然内侍王德急匆匆从殿外走了进来。

5.今又闻秦剑雄之言,朗朗干坤之下,大内侍卫团团围困之中,竟然有人会舍命相救,且到现在,已过几个时辰,江浩依然音信杳无,天下黎民,更是无人相报。

6.内侍二人执之,鞭鞘红丝而渍以蜡。

7.内侍们,宣白居易来者。

8.示例太子见那女子举止不凡,吩咐内侍不许罗唣。

9.内侍武官诺诺连声正要退下,突然殿外一片喧哗。

10.旧制,内侍十年一迁官。

11.建炎初,结内侍康履以自固。

12.内侍陈良弼肩舆至横门外,开封买入内女童,肃连章论之。

13.会内侍蓝继宗使秦州还,言得地甚利。

14.这时,另一个和他相熟的内侍看见他的窘状,便过来婉言相劝:皇上今日倦卧,谁来都不见。

15.大内侍卫,擅长铁布衫和硬气功、血滴子。

词语解释

内侍[nèi shì]

1太监

先遣内侍持历朝圣训授君。——清·梁启超《谭嗣同传》

英:enuch;

引证解释

内侍[nèi shì]

1在皇帝宫廷侍奉,供使唤

《汉书·金日磾传赞》:“世名忠孝,七世内侍。”南朝 梁 沉约 《齐故安陆昭王碑文》:“盖同王子洛滨之岁,实惟辟彊内侍之年。”

2在宫中供使唤的人

《后汉书·乐成靖王党传》:“事发觉,党乃縊杀内侍三人,以絶口语。”

3官名。 隋 置内侍省,所掌皆宫廷内部事物。虽亦参用士人,主要仍为宦官之职。 唐 沿用不改,全部以太监充当。 宋 代增设入内内侍省和内侍省,称前后省,前者尤为亲幸。在宫内执役的隶属入内内侍省,在殿中执役的隶属内侍省。其官有内侍、殿头内侍、高品内侍、高班内侍诸名。后因称宦官为内侍。参阅《通典·职官九》、《续通典·职官九》

清 叶廷琯 《鸥陂渔话·邹广文效忠图》:“有《名宦録》,臣昔年於江南无锡道中,曾呈御览,内侍梁九功传旨‘知道’。”

国语辞典

内侍[nèi shì]

1在宫中侍奉,供使唤的人

《汉书·卷六八·霍光金日䃅传·赞曰》:“传国后嗣,世名忠孝,七世内侍,何其盛也!”

2职官名。隋唐时设内侍省,掌宫廷内部事务,大多任用宦官。自唐以后,专用于宦官,后世遂以内侍为宦官的专称

网络解释

1职官名。隋唐时设内侍省,掌宫廷内部事务,大多任用宦官。自唐以后,专用于宦官,后世遂以内侍为宦官的专称

拼音:nèi shì基本解释:太监示例:先遣内侍持历朝圣训授君。——清·梁启超《谭嗣同传》

外语翻译

英语翻译: enuch

声明: 本站《内侍》由"風のように"网友提供,仅作为展示之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来信告知,我们会尽快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