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ǒu shòu

口授

kǒu shòu

“口授”的概述

[口授] 词的字数是 “2”。

[口授] 词的词性是 “动词”。

[口授] 词的近义词是 “口传”。

[口授] 词的发音是 “kǒu shòu”。

[口授] 字的注音是“ㄎㄡˇ ㄕㄡˋ”。

“口授”的例句

1.总有一天,你要离我远去,独自面对生活。我预先能帮助你的,就是向你口授一张路线图,它也许不那么准确,但聊胜于无。

2.乌鸦反哺的故事经一代代的口授心传,已为许多人知晓。

3.天授元年。寿春郡王成器兄弟五人初出阁。同日受册。有司撰选仪注。忘载册文。及百僚在列。方知阙礼。宰相相顾失色。中书舍人王教。立召小吏五人。各令执笔。口授分写。同时须臾俱毕。词理典赡。时人叹服。王溥

4.把老师口授的每一个字写下来。

5.门徒来学,不远万里,或襁负子孙,舍于门侧,皆口授经文。

6.另外,皇帝用朱笔批于臣工奏章上的谕旨,称为朱批谕旨;皇帝口授某大臣传达施行的旨意,称为面奉谕旨;清末用电报拍发的谕旨,称为电旨。

7.信是莫埃先生口授的。

8.并向他口授兵法数万言。

9.商人经常口授信函给秘书笔录下来。

10.时故人侯霸任司徒,遣使问候,光口授使者:怀仁辅义天下悦,阿谀顺旨要领绝。

11.为防止泄密,当即由林彪口授,李炳泉记录下来默诵。

12.由孟氏后裔与华山真人口授心传,在华山脚下,几经衍变,薪火相承,成为华山地区独有的拳种,迄今已有二千多年的历史。

13.写完练习之后,他以令人惊奇的洪亮声音口授演说辞,准备在晚祷会上让人宣读。

14.60年代中后朞,刘伯承身体日衰。1972年,他在双目失明的情况下仍口授信件,对战略问题提出看法。后来他失去思维能力。1986年病逝。

15.这篇文章主要讲了巴甫洛夫在生命的最后一刻不是忙于写遗嘱、分遗产和交代后世,也不是回顾一生中那些精彩的瞬间,不惜一切代价用最好的药,而是向身边的助手口授生命衰变的感觉,为科学事业留下更多的感性材料。

词语解释

口授[kǒu shòu]

1口头传授

英:instruct orally;

2口说而由别人代写

向秘书口授一封信稿。

英:dictate;

引证解释

口授[kǒu shòu]

1口头传授

《汉书·艺文志》:“仲尼思存前圣之业……有所襃讳贬损,不可书见,口授弟子,弟子退而异言。”唐 韩愈 《答殷侍御书》:“前者蒙示新注《公羊春秋》,又闻口授指略,私心喜幸。”吴晗 《灯下集·古人读书不易》:“只能凭老师口授,自己笔记。”

2口头说,叫别人写

《三国志·蜀志·王平传》:“平生长戎旅,手不能书,其所识不过十字,而口授作书,皆有意理。”《魏书·高祖孝文帝纪下》:“才藻富赡,好为文章,诗赋铭颂,任兴而作。有大文笔,马上口授,及其成也,不改一字。”杜鹏程 《在和平的日子里》第三章:“小秦说:‘……你认为这样好,就这样办。你口授命令吧。’”刘宾雁 《本报内部消息(续篇)》:“总编辑叫他写三篇社论,口授了社论的中心内容。”

国语辞典

口授[kǒu shòu]

1以口传授

《汉书·卷三〇·艺文志》:“有所褒讳贬损,不可书见,口授弟子,弟子退而异言。”《三国志·卷四三·蜀书·王平传》:“平生长戎旅,手不能书,其所识不过十字,而口授作书,皆有意理。”

网络解释

1以口传授

口授式作品,在叙述风格上是采用口语的表述,体现课堂实录的 氛围。这种口授式作品的优点是具有可读性,读者可以在一种较为轻松的状态下 通读,不用作过度的思考就可以理解本书的内容。我过去也当过学生,在课堂上 既要听课又要做课堂笔记,精神总是处于一种紧张状态。在阅读的时候将听课转换为读书,接受者更为轻松。当然,读书毕竟不能等同于听课。

外语翻译

德语翻译: Diktat (S)​, Diktieren (S)​, angesagt (V)​, ansagen (V)​

声明: 本站《口授》由"空景无人寻"网友提供,仅作为展示之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来信告知,我们会尽快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