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ǒng zǐ

孔子

kǒng zǐ

“孔子”的概述

[孔子] 词的字数是 “2”。

[孔子] 词的词性是 “名词”。

[孔子] 词的发音是 “kǒng zǐ”。

[孔子] 字的注音是“ㄎㄨㄥˇ ㄗˇ”。

“孔子”的例句

1.杏坛是孔子教育光辉的象征,传为孔子讲学之处,讲述了孔子周游列国、讲学等故事。

2.孔子说;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3.孔子不能判断谁是谁非。

4.后刘邦过鲁,乃以太牢祭祀孔子。

5.孔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6.孔子曰:因材施教。

7.老子听说孔子要拜自己为师,于是就在洛阳城外等候孔子。当孔子在洛阳城外看见一位老人时,就猜测他是老子,并上前行礼,问清此人就是自己要找的老师,于是拜他为师,就这样孔子就找到了教自己知识的老师。

8.士可杀不可辱。孔子

9.孔子渐渐睁开了眼,面前有一位美丽的护士,孔子像烧开的水两眼通红,双耳喷气。

10.言必信,行必果。孔子

11.我们先讲一讲作者曾子,姓曾,名参,曾参,字子舆,十六岁师从孔子,颇得孔子真传。

12.老子看孔子是个有礼貌、谦虚好学的老实人,就收孔子当徒弟了。

13.敏而好学,不耻下问,孔子

14.与其说孔子成就了泰山,不如说泰山造就了孔子。

15.东侧的祭祀场竖着一个三米高的孔子铜像。每逢盛大的,先生都会带着学童们来祭祀孔子先生。

词语解释

孔子[kǒng zǐ]

1(公元前551—前479) 中国春秋末期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创始人。名丘,字仲尼,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东南)人。幼年生活贫困。学无常师,相传曾问礼于老子。50岁时任鲁国司寇,摄行相事。后同学生周游列国,终不见用。晚年致力教育事业,传弟子有3000人,著名者72人。政治上主张“正名”,认为“君君、臣臣、父父、子子”,都应名实相副,以巩固等级名分和社会秩序。提倡德治教化,反对苛政。伦理思想上宣传“仁”。“仁”是符合等级制度的言行规范,又是维护家长制的精神支柱,是品德素养恭、宽、信、敏、惠的总称。教育思想上注重“学”与“思”的结合,提出“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和“温故知新”。重视因材施教。现存《论语》集录孔子言行

英:Confucius;

引证解释

孔子[kǒng zǐ]

1春秋 末期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的创始者。名 丘,字 仲尼。鲁国 人。 《论语》一书,记有他的谈话及与门人的问答

国语辞典

孔子[kǒng zǐ]

1春秋时孔丘。参见“孔丘”条

网络解释

1春秋时孔丘。参见“孔丘”条

孔子(公元前551年9月28日―公元前479年4月11日),子姓,孔氏,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人,祖籍宋国栗邑(今河南夏邑),中国古代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他开创了私人讲学的风气,倡导仁、义、礼、智、信。孔子曾带领部分弟子周游列国前后达十三年,晚年修订六经即《诗》《书》《礼》《乐》《易》《春秋》。相传孔子曾问礼于老子,有弟子三千,其中贤人七十二。孔子去世后,其弟子及其再传弟子把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语录和思想记录下来,整理编成儒家经典《论语》。孔子在古代被尊奉为“天纵之圣”“天之木铎”,是当时社会上的最博学者之一,被后世统治者尊为孔圣人、至圣、至圣先师、大成至圣文宣王先师、万世师表。其思想对中国和世界都有深远的影响,其人被列为“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随着孔子影响力的扩大,祭祀孔子的“祭孔大典”也一度成为和中国祖先神祭祀同等级别的“大祀”。

外语翻译

英语翻译: Confucius (551-479 BC)​, Chinese thinker and social philosopher, also known as 孔夫子[Kong3 fu1 zi3]德语翻译: Konfuzius (Eig, Pers, ca. 551 - ca. 479 v.Chr.)​法语翻译: Confucius

声明: 本站《孔子》由"茗、珍盻の"网友提供,仅作为展示之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来信告知,我们会尽快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