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ǎng páo

蟒袍

mǎng páo

“蟒袍”的概述

[蟒袍] 词的字数是 “2”。

[蟒袍] 词的词性是 “名词”。

[蟒袍] 词的发音是 “mǎng páo”。

[蟒袍] 字的注音是“ㄇㄤˇ ㄆㄠˊ”。

“蟒袍”的例句

1.城主府密室里,一个身穿蟒袍玉带头戴七星冠的男子虎踞龙盘在座位上。

2.登朝献俘于圣主,旨诏命碎剐献贼,以祭先明帝,慰其升天之灵,然后大封功臣仕官,赐爵蟒袍玉带,所有殉难死节者,俱受追封旌表。

3.北凉托孤将,目不识丁喜吃书,穿蟒袍,率撼山,守寒土。

4.眼睛余光注视下,紫色蟒袍加身,胸前绘制五虎啸天图,身材九尺,与林霸天有几分相似,满脸威严的大汉,龙行虎步间,进入大殿。

5.这女子一身朴装,像是刚刚行了远路,男子身着蟒袍,灰秃秃像是从哪里钻出来似的,这男子正是姜帅。

6.兽人王是狮人,坐在那里看不出他的身高,但肯定要比我高大,大概和父亲的年龄差不多,他雄壮的身躯上穿着蟒袍玉带,头上戴着金光闪闪的王冠。

7.也作穿蟒袍的衬衣。

8.支领缘貂朝衣端罩,豹尾班侍卫支领蟒袍;恭遇巡幸,支领黄马褂。

9.五、六品命妇蟒袍通饰四爪八蟒。

10.万众欢呼雷动,于是牛宰相、马太尉率文武两班大臣,着蟒袍持玉笏,依次上朝,行君臣之礼。

11.蟒袍戏还有文、武不同戏路之分。

12.而在之后的封建社会时朞龙更是成为了皇权的象征。人们甚至认为皇帝是天上的真龙下凡,因此皇帝又被称为真龙天子,皇宫使用器物也以龙为装饰,明代时朞,更是有飞鱼服和蟒袍的存在。

13.在之后的封建社会时朞便是成了皇权的象征。人们认为是天上的真龙下凡,因此皇帝又被称真龙天子,皇帝使用器物时也从龙为装饰,明代时朞,更有飞鱼服和蟒袍的存在。

14.在之后的封建社会时朞便是成为了皇权的象征认为皇帝是天上的真龙下凡,因此皇帝又被称为真龙天子,皇宫使用器物也以龙为装饰,明代时朞,更是有飞鱼服和蟒袍的存在。

15.无可奈何,蟒袍蛇带都已离去,而如今,却是麻衣蔽体,素食度日。

词语解释

蟒袍[mǎng páo]

1古代官员的礼服。上绣蟒形,故称。又名花衣、蟒服。妇女受有封诰的,也可以穿

引证解释

蟒袍[mǎng páo]

1古代官员的礼服。上绣蟒形,故称。又名花衣、蟒服。妇女受有封诰的,也可以穿。参阅《清通志·器服三》

清 富察敦崇 《燕京岁时记·辞岁》:“凡除夕,蟒袍补褂走謁亲友者,谓之辞岁。”《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七十回:“原来那位新人,早已把凤冠除下,却仍旧穿的蟒袍霞帔,在新牀上摆了一副广东紫檀木的鸦片烟盘,盘中烟具,十分精良,新人正躺在新牀吃旧公烟呢。”洪深 《戏剧导演的初步知识》下篇二:“旧戏行头中的蟒袍长靠,仍得用一主色,使全体有混一的倾向的。”

国语辞典

蟒袍[mǎng páo]

1明、清时皇帝或皇亲国戚参加庆典才穿的礼服。皇子、亲王的蟒袍为九蟒,五爪,金黄色。品官自八蟒至五蟒,为四爪,除金黄色外,有古铜或白色,因人不同

《儒林外史·第四二回》:“应天府尹大人戴著幞头,穿著蟒袍,行过了礼,立起身来,把两把遮阳遮著脸。”

网络解释

1明、清时皇帝或皇亲国戚参加庆典才穿的礼服。皇子、亲王的蟒袍为九蟒,五爪,金黄色。品官自八蟒至五蟒,为四爪,除金黄色外,有古铜或白色,因人不同

蟒袍,又被称为花衣,因袍上绣有蟒纹而得名。古代官员的礼服。上绣蟒,非龙,只因爪上四趾,而皇家之龙五趾,所以四爪(趾)龙为蟒﹐故称。又名花衣﹑蟒服。妇女受有封诰的﹐也可以穿。蟒,中国戏曲服装专用名称,即蟒袍。蟒袍款式为齐肩圆领,大襟(右衽),阔袖(带水袖),袍长及足,袖裉下有"摆衩子":周身以金或银线及彩色绒线刺绣艺术纹样。女式蟒与男式蟒大致相同(另述)。在古代,蟒袍加身,是大夫们的最高理想,即意味着位极人臣,荣华富贵。

外语翻译

英语翻译: official robe worn by ministers during the Ming 明 (1368-1644)​ and Qing 清 (1644-1911)​ dynasties法语翻译: robe brodée de pythons

声明: 本站《蟒袍》由"悲秋"网友提供,仅作为展示之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来信告知,我们会尽快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