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èi shǐ

内史

nèi shǐ

“内史”的概述

[内史] 词的字数是 “2”。

[内史] 词的发音是 “nèi shǐ”。

[内史] 词的注音是 “ㄋㄟˋ ㄕˇ”。

“内史”的例句

1.毗少刚鲠有局量,涉猎群言,仕周,释褐汉王记室,转内史下士。

2.元康元年七月辛丑,梁国内史任式上言,武平界有柞栎二树,合为一体,连理。

3.出为建安内史,视事朞月,义师下次江州,遣宁朔将军刘諓之为郡,蒨帅吏民据郡拒之。

4.支票寄款:来电到亚太服务中心,24小时内史考特券便会将美国当地银行的支票寄到您的帐户中的地址。

5.内史密斯不停地喊着,并吹哨让兴奋的球员们停下来。

6.以卫士杨伏念为尚书左仆射,妹婿同县苑君璋为内史令。

7.王温舒免中尉,而宣为左内史。

8.建安内史吴慧觉据郡城拒之,通累攻不克。

9.丙申,以征虏司马申令孙为徐州刺史,义阳内史庞孟虬为司州刺史。

10.今我已为天子,公为内史令,本同末异,乃不平矣。

11.内史位秩与列卿等同,也参议朝政。

12.中书令庾亮居然不顾众人反对强行征召历阳内史苏峻回朝,名义上封了个大司农也算是加官进爵,可谁都知道这大司农是个没有实权的虚职。

13.川遂自号宁朔将军陈留内史。

14.直省清华接建章,向来无事日犹长。花间燕子栖鳷鹊,竹下鹓雏绕凤凰。内史通宵承紫诰,中人落晚爱红妆。别离不惯无穷忆,莫误卿卿学太常。

15.比如参考文献第十条,作者把近20年国际和国内出版的科学史书籍进行了系列点评,内容既涉及综合史,也有分科史;既谈到内史,也包含外史,洋洋三千字,大有纵论的架势。

词语解释

内史[nèi shǐ]

1官名。西周始置,协助天子管理爵、禄、废、置等政务。春秋时沿置。见《周礼·春官·内史》

2官名。秦官,掌治理京师。汉景帝分置左右内史。汉武帝太初元年改右内史为京兆尹,左内史为左冯翊。见《汉书·百官公卿表上》

3官名。西汉初,诸侯王国置内史,掌民政。历代沿置,隋始废

4官名。隋文帝改中书省为内史省,置内史监、令各一员。隋炀帝改为内书省。唐高祖武德初复为内史省,三年改为中书省。后亦用以称中书省的官员

5古政区名。秦代京畿附近由内史治理,即以官名为名,不称郡。治所在咸阳(今咸阳市东北)。辖境相当今陕西关中平原。汉景帝时分左、右内史。武帝时又分左、右内史为京兆尹、左冯翊和右扶风三个相当郡的政区,合称“三辅”

6复姓。周内史叔兴的后代,以官为氏。见《通志·氏族略四》引汉应劭《风俗通》

引证解释

内史[nèi shǐ]

1官名。 西周 始置,协助天子管理爵、禄、废、置等政务。 春秋 时沿置。见《周礼·春官·内史》

《左传·襄公十年》:“使周内史选其族嗣,纳诸霍人,礼也。”杜预 注:“内史,掌爵禄废置者。”《孔子家语·执辔》:“古者天子以内史为左右手。”

2官名。 秦 官,掌治理京师。 汉景帝 分置左右内史。 汉武帝 太初 元年改右内史为京兆尹,左内史为左冯翊。见《汉书·百官公卿表上》

《史记·蒙恬列传》:“始皇二十六年,蒙恬因家世得为秦将,攻齐,大破之,拜为内史。”《史记·袁盎晁错列传》:“景帝即位,以错为内史……法令多所更定。”

3官名。 西汉 初,诸侯王国置内史,掌民政。历代沿置, 隋 始废。 清 钱大昕 《十驾斋养新录》卷六:“汉 制,诸侯王国以相治民事,若郡之有太守也

晋 则以内史行太守事,国除为郡,则復称太守,然二名往往混淆,史家亦互称之。”

4官名。 隋文帝 改中书省为内史省,置内史监、令各一员。 隋炀帝 改为内书省。 唐高祖 武德 初复为内史省,三年改为中书省。后亦用以称中书省的官员。参阅《通志·职官三》、《旧唐书·职官志二》

唐 皇甫冉 《韦中丞西厅海榴》诗:“海花争让候榴花,犯雪先开内史家。”

5古政区名。 秦 代京畿附近由内史治理,即以官名为名,不称郡。治所在 咸阳 (今 咸阳市 东北)。辖境相当今 陕西 关中平原。汉景帝 时分左、右 内史。武帝 时又分左、右 内史 为 京兆尹、左冯翊 和 右扶风 三个相当郡的政区,合称“三辅”

《汉书·地理志下》:“本秦京师为内史,分天下作三十六郡。”颜师古 注:“京师,天子所都畿内也。秦并天下,改立郡县,而京畿所统,特号内史,言其在内,以别於诸郡守也。”

6复姓。 周 内史 叔兴 的后代,以官为氏。见《通志·氏族略四》引 汉 应劭 《风俗通》

国语辞典

内史[nèi shǐ]

1职官名:(1)​ 周礼春官之属,掌爵、禄、废、置、杀、生、予、夺之法;隋代改中书内史令。民国初年,总统府亦尝设内史,掌函牍。(2)​ 秦时设置,治理京师之地。汉官亦承此制。(3)​ 汉代称诸侯之官,掌治国人。南朝梁·刘勰

《史记·卷八八·蒙恬列传》:“始皇二十六年,蒙恬因家世得为秦将,攻齐,大破之,拜为内史。”《汉书·卷一九上·百官公卿表》:“内史,周官,秦因之,掌治京师。景帝二年分置左(右)​内史。”《史记·卷一二一·儒林传·申公传》:“周霸至胶西内史,夏宽至城阳内史。”《文心雕龙·祝盟》:“又汉代山陵,哀策流文,周丧盛姬,内史执策。”

网络解释

1职官名:(1)​ 周礼春官之属,掌爵、禄、废、置、杀、生、予、夺之法;隋代改中书内史令。民国初年,总统府亦尝设内史,掌函牍。(2)​ 秦时设置,治理京师之地。汉官亦承此制。(3)​ 汉代称诸侯之官,掌治国人。南朝梁·刘勰

内史,中央官制,西周时开始设置,又称作册内史、作命内史,见西周金文。西周的内史官制承袭夏朝与商朝,如夏朝有太史令终古、商朝有太史令向挚。先秦的内史,其主要任务是掌管法令、拟定文书,协助国君策命诸侯及卿大夫,并负责爵禄的废置。《周礼·春官》:“内史掌王之八枋(“枋”同“柄”,权柄)之法, 以诏王治。 一日爵,;二日禄,;三日废;四日置,;五日杀; 六日生,;七日予,;八日夺。执国法及国令之贰,以考政事,以逆会计。掌叙事之法,受纳访,以诏王听治。凡命诸侯及孤卿大夫,则策命之。凡四方之事书,内史读之。王制禄,则赞为之,以方出之,赏赐亦如之。内史掌书王命,遂贰之。秦始皇统一天下之后设置的内史为一个行政区,掌管京师咸阳及京畿40余县,辖地约为今关中平原和商洛地区。另有九卿之一的治粟内史,掌全国谷货。西汉初年, 治粟内史 仍为九卿之一,汉景帝时治粟内史更名为大农令,又曾设大内这一机构掌管全国财货,为大农令的平行机构。公元前104年,汉武帝为了加强对国家财政的集中统一管理,将大农令更名为大司农,统领全国谷货和财货,又将大内改名都内令,降为大司农属官。

声明: 本站《内史》由"花葬画沙"网友提供,仅作为展示之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来信告知,我们会尽快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