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àn lín

翰林

hàn lín

“翰林”的概述

[翰林] 词的字数是 “2”。

[翰林] 词的词性是 “名词”。

[翰林] 词的发音是 “hàn lín”。

[翰林] 字的注音是“ㄏㄢˋ ㄌ一ㄣˊ”。

“翰林”的例句

1.刘统勋早在雍正年间从政十一年连升四次,由翰林院庶常馆庶士升至詹事府詹士。

2.五代宰相的权力遭到枢密使、翰林学士和端明学士的侵夺和分割,受到极大限度的削弱。

3.署理兵部侍郎卢腾远、东宫洗马虞文俊、翰林院编修岑渡、礼部主事仲暄都上疏为任停云辩诬。

4.同时,嘉靖皇帝的小女儿宁安公主私逃出宫,找到秦明阳,在翰林院庶吉士张居正的协助下,趁鞑靼人撤军之际离开了京城。

5.清朝时,我中过进士……点过翰林,民国以后,我一天官也没做过……耿耿此心呐!我跟着您走。

6.在翰林任上时,见太监弄权,便上奏本献言:一养君德;二进人才;三开言路;四辟异端。

7.其聚谭馔传人,传承京华翰林的秘制佳肴。

8.清代翰林管廷鹗有诗:宿草牛眠燕将垒,古槐鸦噪景王祠。

9.九月,御笔除翰林学士,自靖康后,从官以御笔除拜自此始。

10.内阁由翰林院学士组成,分首辅、次辅和群辅。

11.仁宗临幸翰林院,鳞献诗册,被恩赉。

12.词臣的官署,如翰林院之类。

13.李白诗仙,蜀中嬉戏,历游山川;翰林供奉,讨伐将军。

14.面对无法施展自己政治抱负的事实,李白离开了皇宫,离开了翰林,他寄情于山水之间,过着逍遥的生活,开始他创作的一生。

15.而在父辈们提供的优越条件中,在曾家耕读之风的熏陶下,曾国藩不负众望,秀才举人进士,一路过关斩将以甲等进士成为钦点翰林,从此走上了仕途,以后六年之内,连升八级,而立之年,官居二品。

词语解释

翰林[hàn lín]

1皇帝的文学侍从官,唐朝以后始设,明、清改从进士中选拔

翰林天台陶先生。——明·高启《书博鸡者事》

英:member of the Imperial Academy;

引证解释

翰林[hàn lín]

1谓文翰荟萃之所,犹词坛文苑

《晋书·陆云传》:“辞迈翰林,言敷其藻。”

2指文士

唐 杜甫 《宴胡侍御书堂》诗:“翰林名有素,墨客兴无违。”

3鸟栖之林

晋 潘岳 《悼亡诗》之一:“如彼翰林鸟,双飞一朝隻。”唐 柳宗元 《奉酬杨侍郎》诗:“翰林寂寞谁为主?鸣凤应须早上天。”

4官名。指翰林学士。参见“翰林学士”

5官名。指 唐 宋 翰林院官员

6官名。指 清 代翰林院属官,如侍读学士、侍讲学士、侍读、侍讲、修撰、编修、检讨等

7指翰林院

唐 韩愈 《董公行状》:“﹝公﹞拜祕书省校书郎,入翰林为学士。”清 姚衡 《寒秀草堂笔记》卷三:“近年馆课,悉用朱阑大卷。先公入翰林时,尚是白摺也。”

国语辞典

翰林[hàn lín]

1职官名。唐宋为内庭供奉之官,方技、杂流,亦待诏翰林。明清则为进士朝考后,得庶吉士的称号

2形容文翰之多如林

《文选·扬雄·长杨赋》:“聊因笔墨之成文章,故藉翰林以为主人。”

网络解释

1形容文翰之多如林

翰林是我国古代官名。它的由来可以一直追溯到唐朝。唐玄宗时,从文学侍从中选拔优秀人才,充任翰林学士,专掌内命由皇帝直接发出的极端机密的文件,如任免宰相、宣布讨伐令等。由于翰林学士参与机要,有较大实权,当时号称“内相”。首席翰林学士称承旨。北宋时,翰林学士开始设为专职。明代,翰林学士作为翰林院的最高长官,主管文翰,并备皇帝咨询,实权已相当于丞相。清代沿用明代制度,设置翰林院,主管编修国史,记载皇帝言行的起居注,进讲经史,以及草拟有关典礼的文件;其长官为掌院学士,以大臣充任,属官如侍读学士、侍讲学士、侍读、侍讲、修撰、编修、检讨和庶吉士等,统称为翰林。

外语翻译

英语翻译: refers to academics employed as imperial secretaries from the Tang onwards, forming the Hanlin Imperial Academy 翰林院法语翻译: Académie Hanlin

声明: 本站《翰林》由"西扬"网友提供,仅作为展示之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来信告知,我们会尽快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