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ān zhī

三支

sān zhī

“三支”的概述

[三支] 词的字数是 “2”。

[三支] 词的发音是 “sān zhī”。

[三支] 词的注音是 “ㄙㄢ ㄓ”。

“三支”的例句

1.县内方言分为三支:梅城话、东坪话、羊角话。

2.三角洲地区地势低平,河堤两岸多沼泽,洼地分布,河口分三支成鸟爪状向海外伸展。

3.冤假错案平反后的老干部、“三支两军”撤回军队的干部,重新安排工作后,使干部更加超编。

4.在这一天,人们最重要的一件事就是来到郊外,扫墓祭祖,三支清香、一壶黄酒,借以缅怀已故亲人。

5.来到长江边,就看见了高高的振风塔。到振风塔要经过迎江寺才能进去。爸爸买好三张票,一张10元,共30元。门口有许多人在烧香拜佛。妈妈也买了香,每次点三支,每个佛前都要拜。

6.这家伙不管不顾地独自拿起三串来,一甩脖子不一会儿就看见手上独留三支小竹签,我默默地看了看,脑海里闪过无数个感叹号

7.而如果他这么做了,那么他就有了三个牙刷、三支牙膏以及三条毛巾。

8.最后我夺得了小组第二名!到总决赛了,也许是我撞船之事激怒了老天,后面一只船像离玄的箭一样冲了过来,直接撞翻了三支船,。

9.武陵山脉自贵州云雾山分支入张家界市,又分三支。

10.我喜欢油画,我特别喜爱彩色蜡笔,我有三个好朋友,她们犹如三支彩色蜡笔,伴随我成长。

11.打开文具盒,它分为上下两层。上面一层是可以任意取出的,里面安安静静地睡着三支钢笔。下层躺着其他文具:一把尺子、两支钢笔、一块橡皮。文具盒就是它们最安全、最舒服的家。

12.再用铅笔在削掉的地方往下戳,让箭出现分岔,分岔口是为了让箭扣在橡皮筋上,这样可以让箭准确无误地发出去,终于三支箭做完了,最后一支没做好。

13.关于刘姓的来源,根据史记等相关文献记载,刘姓家族主要由三支组成,包括祁姓、春秋时朞姬姓和外族的改姓。其中,最早的刘姓家族源于祁姓,属于帝尧的后裔。

14.端午时节杏儿黄,大街小巷棕子香,我采三支艾子草,在你窗前随风扬,一支避邪保安康,两支财源滚滚旺,三支纳福迎吉祥,祝端午节安康!

15.再看看桌旁的妹妹,手中正拿着三支蜡笔,冲着我傻笑呢。

词语解释

三支[sān zhī]

1指汉末、三国时来华弘法的月氏高僧支谶、支亮和支谦三人。支谦受业于支亮,亮受业于支谶。当时称“天下博知,不出三支”

2古印度因明学指组成比量的三个环节,即:宗(立义),因(论证),喻(设譬)

引证解释

三支[sān zhī]

1指 汉 末、 三国 时来 华 弘法的 月氏 高僧 支谶、支亮 和 支谦 三人。 支谦 受业于 支亮,亮 受业于 支谶。当时称“天下博知,不出三 支”

宋 陈师道 《别宝讲主》诗:“暂息三支论,重参二祖禪。”梁启超 《中国学术思想变迁之大势》第六章第二节:“三国时代支纤、支亮、支谦,皆自印度来传教,时号‘三支’”

2古 印度 因明学指组成比量的三个环节,即:宗(立义),因(论证),喻(设譬)

《翻译名义集·名句文法》:“能立三支,譬喻宗因;由此譬况,喻晓宗因。”章炳麟 《诸子学略说》:“近人或谓印度三支,即是欧州三段。”

网络解释

1古 印度 因明学指组成比量的三个环节,即:宗(立义),因(论证),喻(设譬)

三支,指汉末、三国时来华弘法的月氏高僧支谶、支亮和支谦三人。

外语翻译

英语翻译: Three branches

声明: 本站《三支》由"假装快乐"网友提供,仅作为展示之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来信告知,我们会尽快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