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ī jiǎ

披甲

pī jiǎ

“披甲”的概述

[披甲] 词的字数是 “2”。

[披甲] 词的发音是 “pī jiǎ”。

[披甲] 字的注音是“ㄆ一 ㄐ一ㄚˇ”。

“披甲”的例句

1.说话间,忽闻卢植军搦战,张角遂披甲上阵。

2.口含天宪万道臣,率土之滨仙佛顺,众生替我披甲胄,我为众生闭幽冥。

3.许久后,姜维忽道:“我以后当你的将军,为你披甲征战。只要你高兴,赢了,我不要封赏;输了,我战死沙场。”。非天夜翔 

4.只比许力短上几个公分的长度,白洞洞眼珠子,还有那精悍短小十分狰狞的螯,全身披甲带挂的壳,六根肢足牢牢地钉在珊瑚礁上,龙须在正前方不断摆动。

5.本黑龙江达呼尔披甲。

6.平时轻裘缓带,身不披甲。

7.全副武装的和披甲的武器平台。

8.指古时立于车右,披甲执兵,担任侍卫的勇士。

9.走进气魄雄伟的展厅,登上检阅台,俯视俑坑,映入眼帘的是一个浩浩荡荡的军阵场面:前边,由210件武士俑组成的三列横队,每列70件,面朝东方,随后,是由步兵和战车组成的38路纵队,兵马俑披甲穿袍,战车由四匹战马拖拉,这是军队的主力。

10.我也从人缝里挤进里面一看,哇!满满一缸大龙虾,只见他们全身披甲,鼓着一对大眼睛瞪着我们,不时挥舞着一对大钳子,张牙舞爪地向我们扑来,好像正在练着绝世武功,向游人示威。

11.恨,不能与你冲锋陷阵,披甲斩敌,同甘共苦,生死与共。自有巨鹿之战,彭越之战的辉煌凯胜,让我更清楚了解你用兵如神,骁勇善战,势如破竹之勇猛气概。

12.龙虾全身披甲,前身长着一对强壮有力的大螯,头上长着两根长长的触须,还有四对又细又长的游泳足和一个扇子状的尾巴,像一位神气的大将军。

13.我静静地躺在床上看书,突然,一只身披甲壳的黑甲虫引起了我的注意,我凑去一看,只见这只黑壳上许多红红绿绿的斑点,有很多细密又似树技的触角,它爬着,左边爬爬,又往右边爬,好像这是它的舞台,看着它左右哼哼的样子,我知道了它被水池给困住了。

14.反观稼轩,国家的飘摇零落让他自少年时便将他的整个身心凝成箭,直瞄淮河以北为国家的统一殚精竭虑,他自散家财,组织义军,亲自披甲,拿一把龙泉宝剑,飞溅敌血三尺。

15.最壮观的要算象阵表演,前排是穿着古代战服的士兵,全身披甲,手持矛剑,后排是战象,帅气的指挥官骑在象背上指挥作战,展现了古代泰国人民的战斗场面。

词语解释

披甲[pī jiǎ]

1穿上铠甲

披甲持枪。

英:wear armor;

引证解释

披甲[pī jiǎ]

1穿上铠甲

《汉书·陈汤传》:“望见单于立五采幡织,数百人披甲乘城。”《北史·张定和传》:“定和不披甲,挺身登山,中流矢而毙。”曹亚伯 《武昌革命真史·致满清政府电》:“然所以如此披甲厉兵,枕戈饮血者……实以祖仇所在,人心所趋,事势有不得不然耳。”

2借指从军

清 袁枚 《新齐谐·雷诛营卒》:“二十年前,披甲时曾有一事,我因同为班卒,稔知之。”

3清 代八旗兵的别称

清 王逋 《蚓庵琐语》:“贝勒在杭发披甲三千,廿五晚抵嘉兴。”《辛亥革命前十年间时论选集·畏公<论女子劳动问题>》:“满洲入关……劫掠男女,数达巨万,皆分给旗民,而良家妇女,其有从男子坐罪者,亦发给披甲为奴。”

国语辞典

披甲[pī jiǎ]

1穿著铠甲。也作“被甲”

《汉书·卷七〇·陈汤传》:“望见单于城上立五采幡织,数百人披甲乘城。”

网络解释

1穿著铠甲。也作“被甲”

穿上铠甲。《汉书·陈汤传》:“望见单于立五采幡织,数百人披甲乘城。”《北史·张定和传》:“定和不披甲,挺身登山,中流矢而毙。”《东周列国志》

外语翻译

英语翻译: to don armor德语翻译: panzern (V)​法语翻译: Huit Bannières

声明: 本站《披甲》由"焚心劫"网友提供,仅作为展示之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来信告知,我们会尽快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