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ó ní

摩尼

mó ní

“摩尼”的概述

[摩尼] 词的字数是 “2”。

[摩尼] 词的发音是 “mó ní”。

[摩尼] 字的注音是“ㄇㄛˊ ㄋ一ˊ”。

“摩尼”的例句

1.佛法本不该立字立语,释迦摩尼佛在灵山会上“拈花一笑”。

2.在我们看来,身亡并不是死,胆怯才是真正的死。西摩尼得斯 

3.场景:摩尼卡和瑞秋,罗斯还有他们的一帮朋友在看电视。

4.血如雨下,肉翻飞,条条块块的东西四处激荡,饶是玄奘有摩尼宝珠护身,还是闻到了那一股剧烈的腥臭之气。

5.摩尼佛曲,入双调。

6.能持普光摩尼庄严香水海。

7.九世纪中叶,以摩尼教为国教的回鹘西迁新疆后,促进了摩尼教在新疆的发展。

8.后来,裕固族的祖先又先后信仰过摩尼教和佛教。

9.可惜,到了公元九世纪中叶,因战争原因,摩尼教就一蹶不振了。

10.除了美食文化,宗教文化也不可小觑,宗教文化中有很多宗教比如说:伊斯兰教、基督教、印度教、摩尼教、佛教……这些宗教都有着长久的历史和独特的地方。

11.关于你,我真是从来不需要想起,因为永远都不会忘记。释迦摩尼说:无论你遇见谁,他都是你生命中该出现的人,绝非偶然。

12.正如释迦摩尼所说:无论你遇见谁,她都是你生命中该出现的人,绝非偶然。

13.又在她旁边的释迦摩尼佛上贴了一片金箔在头部,表示智慧。

14.两边是四大天王,他们手握各式兵器,瞪着大眼,有的龇牙,有的咧嘴,样子十分可怕,要是夜里看见他们真能吓破胆呢!我们走出摩尼殿,沿着石铺小径来到转轮藏阁。

15.他们有的愁容满面,为释迦摩尼的涅槃而流泪;有的则笑容可掬,觉得自己也能像释迦摩尼一样拥有不灭的灵魂。

词语解释

摩尼[mó ní]

1指摩尼教。梵语宝珠的译音。也作“末尼”。泛指佛珠。水窦

引证解释

摩尼[mó ní]

1指摩尼教。 波斯 人 摩尼 所创立的宗教。其教宣扬光明与黑暗对立,为善恶本原。 摩尼 为明的代表,故摩尼教又称明教、明尊教。传入 中国 的时间有不同说法。 唐 武后 延载 元年, 波斯 人 拂多诞 持《二宗经》来朝, 唐 代宗 大历 三年在 长安 建摩尼寺,赐额 大云光明寺。其教多在 长安、洛阳 及西域商人中流行。 唐 人亦称其教徒为摩尼

《旧唐书·回纥传》:“五月,迴鶻宰相、都督、公主、摩尼等五百七十三人入朝迎公主,於鸿臚寺安置。”《新唐书·回鹘传上》:“元和初,再朝献,始以摩尼至。”

2梵语宝珠的译音。也作“末尼”

晋 葛洪 《抱朴子·广譬》:“摩尼不宵朗,则无别於磧砾。”唐 颜真卿 《抚州戒坛记》:“严身瓔珞,照耀有摩尼之光。”金 雷渊 《济南珍珠泉》诗:“轻明疑夜光,洁白真摩尼。”明 唐寅 《金粉福地赋》:“三重银户,入九曲之摩尼。”

3泛指佛珠

清 赵翼 《村舍即事》诗:“床无阿堵烦人举,手有摩尼诵佛持。”

4水窦

《百喻经·水窦喻》:“妇语人言:我夫已觉,更无出处。唯有摩尼可以得出。胡以水竇名为摩尼,欲令其人从水竇出。”

网络解释

1水窦

摩尼最初只有两个追随者,摩尼向父亲及家庭成员传授教义,他父亲也皈依了他的宗教,随后摩尼及其少量信徒在波斯北部传教,然后经海路到达印度。摩尼在印度传教期间,使杜兰国王皈依摩尼教。从印度回到波斯后,摩尼赢得了波斯萨珊王朝国王沙普尔一世的兄弟、呼罗珊总督卑路斯的友谊,通过他得以晋见沙普尔。摩尼用中古波斯文写了《沙普拉干》一书,概述摩尼教的教义,题献给沙普尔。沙普尔准许他和他的信徒在萨珊帝国全境履行和传教。在国王沙普尔一世登基的盛典上,摩尼正式开始向全国布道,并派使徒到罗马和东方传教,摩尼教得以快速传播,并发展成为一个世界性的宗教。摩尼在《影响人类历史进程的100名人排行榜》中上榜,排名第83位。摩尼(叙利亚语:ܡܐܢܝ ܚܝܐ Mānī,216年4月14日-274年2月26日)是摩尼教的创始人。他出生于波斯帝国安息王朝的巴比伦北部的玛第奴(今伊拉克境内底格里斯河畔),但死亡日期有274年、276年和277年等几种说法。其母满艳似乎是安息王室的亲属,其父跋帝原住哈马丹,属于基督教的一个以禁欲和浸礼为特征的小教派(Elchasaites,这个教派可能有好几个译名,可能是属于犹太基督教教徒的一个异端教派诺斯底派的分支)。摩尼自称从小受到在天使启示,在他24岁时受到了神(Syzygos)的最重要的启示,自称受到神的点化,是神派到尘世的“光明使者”,并脱离了那个教派(如果不是他父亲的保护,他可能被杀)开始传教。

外语翻译

英语翻译: Manes (3rd century AD), Persian prophet and founder of Manichaeism

声明: 本站《摩尼》由"一剑→嗜血"网友提供,仅作为展示之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来信告知,我们会尽快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