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ū jué

突厥

tū jué

“突厥”的概述

[突厥] 词的字数是 “2”。

[突厥] 词的词性是 “名词”。

[突厥] 词的发音是 “tū jué”。

[突厥] 字的注音是“ㄊㄨ ㄐㄩㄝˊ”。

“突厥”的例句

1.风云盟子弟武功本来未必高过这些士兵许多,但是天时地利人和无一不全,以逸待劳,出奇制胜,当真如滚汤沃雪,猛虎扑羊,突厥士卒未及全力抵御,已经死于刀枪之下。

2.突厥将领握有军权,专横跋扈,任意废立甚至杀害哈里发。

3.哥舒翰,突厥族哥舒部人。

4.唐朝与东突厥征战多年。

5.东突厥军队方始退还。

6.时突厥屡犯边,韶军于塞下。

7.两军在云州城下交手,突厥将士慑于薛仁贵威名,纷纷下马跪拜,弃甲曳兵,望风而逃。

8.会合北番突厥兵及众多悍贼头目来。

9.与突厥开战一事容当后议。

10.后来称霸一时的薛延陀、回纥、突厥及蒙古族中的汪古、克烈等部均为丁零族的后裔。

11.时突厥强盛,屡犯边塞,诏太平公史万岁为行军总管,出定襄道,以裴矩为长史。

12.我还可以保举你为突厥大将军,坐拥十万强兵猛将。

13.一边倒的淮南之役令突厥必须尽快巩固与强邻的同盟关系,当初隔岸观火看周齐两国鹬蚌相争从中渔利的好日子早已一去不复返了,识时务者为俊杰嘛。

14.叛亡入突厥,竟不知死所。

15.于是突厥酋长入谒者,皆膝而进,莫敢仰视。

词语解释

突厥[tū jué]

1南北朝至唐朝我国西北地区民族。公元六世纪游牧于金山(今阿尔泰山),初属柔然族。西魏时首领土门连续败铁勃,破柔然,建立政权,东至辽海,西抵西海(咸海),北越贝加尔湖,南接阿姆河南,建立了官制,有立法,有文字。隋初分裂为东西两部,唐太宗贞观四年攻灭东突厥,显庆四年唐又灭西突厥,余部西迁中亚

英:Turks; a nationality in ancient China;

引证解释

突厥[tū jué]

1古代民族名,国名。广义包括 铁勒、突厥 各部落,狭义指 突厥汗国。公元6世纪初兴起于 金山 (今 阿尔泰山 )西南麓,为一游牧部落。公元552年,建政权于今 鄂尔浑河 流域。创文字、立官制,与中原交流频繁。 隋 开皇 二年(公元582年),分裂为东、西二部

《周书·异域传下·突厥》:“突厥者,盖匈奴之别种,姓阿史那氏。”宋 吴幵 《优古堂诗话·富郑公之言出于元璹》:“汉与突厥,风俗各异。汉得突厥,既不能臣;突厥得汉,復何所用。”

国语辞典

突厥[tū jué]

1中国古代北方阿尔泰山一带的边疆游牧民族。隋、唐之际,与铁勒种族组成的帝国,占有漠北之地。曾分裂为东、西两部,先后为唐所统一,而一部分南迁的突厥建立了后突厥,后亦为回纥所灭。其残余的部分转徙西方,进入小亚细亚改信奉回教,成为今日土耳其民族的祖先

网络解释

1中国古代北方阿尔泰山一带的边疆游牧民族。隋、唐之际,与铁勒种族组成的帝国,占有漠北之地。曾分裂为东、西两部,先后为唐所统一,而一部分南迁的突厥建立了后突厥,后亦为回纥所灭。其残余的部分转徙西方,进入小亚细亚改信奉回教,成为今日土耳其民族的祖先

745年,唐朝与回鹘攻灭后突厥汗国,东突厥诸部或者在战争中消亡,或者融入回鹘,或者融入唐朝。唐朝灭西突厥以后,原西突厥汗国所属突骑施、乌古斯、葛逻禄、钦察、卡拉吉、样磨、处月等部落也活跃于中亚地区。突骑施在防止阿拉伯帝国在中亚的扩张起了重大作用,葛逻禄则在唐末以后的中亚历史中扮演重要角色,与回鹘建立喀拉汗王朝。如今的“突厥”并不是一个单一民族,而是语言属于突厥语族的各个民族的统称,大多是历史上受突厥人统治或者突厥化的其他民族,以及古代突厥人的后裔,主要民族有土克曼人、鞑靼人(塔塔尔人)、维吾尔人、雅库特人、哈萨克人、吉尔吉斯人(柯尔克孜人)、撒拉尔人(撒拉人)、阿塞拜疆人、乌兹别克人、巴什基尔人、楚瓦什人、图瓦人、阿尔泰人等。突厥是历史上活跃于蒙古高原和中亚地区的民族集团统称,也是中国西北与北方草原地区继匈奴、鲜卑、柔然以来又一个重要的游牧民族,540年,突厥这个词始见于中国史册。

外语翻译

英语翻译: Turkic ethnic group德语翻译: Turkvolk法语翻译: peuples turcs

声明: 本站《突厥》由"挚爱的时光"网友提供,仅作为展示之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来信告知,我们会尽快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