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ì zú

氏族

shì zú

“氏族”的概述

[氏族] 词的字数是 “2”。

[氏族] 词的词性是 “名词”。

[氏族] 词的发音是 “shì zú”。

[氏族] 词的注音是 “ㄕˋ ㄗㄨˊ”。

“氏族”的例句

1.早在原始氏族公社时朞,这里就上演了一幕“廪君盐阳会女神”悲壮之歌。

2.“我李百万叶,柯条遍中州……”盛唐时朞,高丽属于大唐的附属国,李氏族人有部分也迁徙于此。

3.仰韶文化属于母系氏族公社制繁荣时朞的文化。

4.约6000年以前,一个古文明在这里生根,一般认为,这个文明的社会结构为母系氏族公社。

5.难道我李氏贵为天子,还比不上崔氏吗?遂下令改以皇室李氏第一,皇后氏族长孙氏第二,崔氏与其他山东士族列第三。

6.同时古尔丹也将氏族酋长们召集到一起,并使他们确信自己在喝过玛诺洛斯的狂暴之血后将变得不可征服。

7.感德镇槐川村、槐东村陈氏族谱。

8.谱牒是指古代记述氏族世系的书籍。

9.父系氏族公社新石器时代晚朞至金石并用时代,母系氏族公社逐步过渡到父系氏族公社。

10.大灾变后,达卡莱氏族仍然呆在变得更加寒冷的冈达克,霜鬃氏族和冬斧氏族则迁入了东部王国。

11.一般习惯,每一个氏族都有一套个人名字,这是该氏族的特殊财产。

12.和父系氏族公社两个阶段。

13.乌孙国氏族血缘组织与其军事、行政组织通常混融为一。

14.延着青石小路,来到张家大院,院内有一个石磨,屋里墙壁上贴有漂亮的毛笔书法、不同时代张家人的照片,最引人注目的是挂在房中央的张氏族谱,书写非常工整。

15.没有氏族社会的文化传承,就没有封建社会的国家制度,没有民国初朞对民权法规的传承,就没有现代社会主义的和谐安定。

词语解释

氏族[shì zú]

1原始社会由血统关系联系起来的人的集体。氏族内部禁婚,生产资料公有,集体生产和集体消费

英:clan;

引证解释

氏族[shì zú]

1宗族

汉 班彪 《王命论》:“故刘氏承尧之祚,氏族之世,著于春秋。”唐 刘知几 《史通·邑里》:“昔五经诸子,广书人物,虽氏族可验,而邑里难详。”宋 苏轼 《眉州远景楼记》:“吾州之俗……其士大夫贵经术而重氏族。”清 顾炎武 《裴村记》:“盖近古氏族之盛,莫过於唐。”

2宗族谱系

唐 刘肃 《大唐新语·聪敏》:“秦府仓曹李守素尤諳氏族,时人号为‘肉谱’。”《新唐书·儒学传中·殷践猷》:“博学,尤通氏族、历数、医方。”宋 王谠 《唐语林·文学》:“大历已后,专学者有蔡广成《周易》……天文则徐泽,氏族则林寳。”

3指姓

清 顾炎武 《日知录·氏族》:“战国时人,大抵犹称氏族,汉人则通谓之姓。”《儿女英雄传》第二九回:“旗人彼此相见,不问氏族,先问台甫。”

4原始社会中按血缘关系结成的集体。其内部实行禁婚,集体公有生产资料,集体生产,集体消费

国语辞典

氏族[shì zú]

1一个单系的继嗣群,通常是共财的、外婚的或地域化的亲属团体。成员相信共有一位创始的祖先,但其正确的谱系关系已无法追溯

2姓氏宗族的分系,分开来称为“氏”、合称为“族”

《文选·班彪·王命论》:“是故刘氏承尧之祚,氏族之世,著于春秋。”

网络解释

1姓氏宗族的分系,分开来称为“氏”、合称为“族”

氏族是原始社会基本的、最初的社会组织形式,分母系氏族和父系氏族。母系氏族产生于原始社会人类由原始群转化为氏族组织的初期,在母系氏族制度下,子女属于母方氏族成员,世系按母方计算,妇女在氏族里受到普遍尊敬,成为氏族社会的中心。原始社会发展到野蛮时代后期,父系氏族取代了母系氏族,子女由母方氏族成员变成父方氏族成员,子女的血统、世系也按父系计算,实行子女承袭父方财产的新的继承制度,丈夫在家庭中居于统治地位。

外语翻译

英语翻译: clan德语翻译: Klan (S, Gesch)​法语翻译: clan

声明: 本站《氏族》由"、窝边草"网友提供,仅作为展示之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来信告知,我们会尽快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