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ì láng

侍郎

shì láng

“侍郎”的概述

[侍郎] 词的字数是 “2”。

[侍郎] 词的发音是 “shì láng”。

[侍郎] 词的注音是 “ㄕˋ ㄌㄤˊ”。

“侍郎”的例句

1.脸上薄施粉黛,一身浅绿色裙装。头上斜簪一朵摘的白芙蓉,除此之外只挽一支碧玉七宝玲珑簪,以彰显我是吏部侍郎的女儿,并非一般的小家碧玉,可以轻易小瞧了我去。流潋紫

2.不过,朕以为礼部侍郎杨慎情操高洁,深孚众望,此次身陷叛军虽斧钺加身而矢志不移,忠君爱国之心可昭日月,也该当追晋从一品少师,加文华殿大学士衔。

3.后来,严嵩年老,提拔其子严世蕃协助掌权,严世蕃成为工部侍郎。

4.叱奴子洪超,颇有学涉,大乘贼乱之后,诏洪超持节兼黄门侍郎,绥慰冀部。

5.故中书令、侍中、尚书令,不预朝政;侍郎、给事,不领省职;谏议无言责,起居不记注;中书常阙舍人,门下罕除常侍。

6.寻予侍郎衔,授参赞大臣。

7.会寒中全家未归,室止一乳媪,甚少艾,侍郎至,极意承迎,语颇洽,侍郎心动。

8.宪宗时,据吏部侍郎杨于陵奏请,吏部甲库的甲历,经检核考证精确后,依照原件分朞分批誊写修复,以保证铨选时查用。

9.正统十四年召为兵部左侍郎。

10.三年,以获逃人加工部侍郎衔。

11.裁汰传奉官,罢免右通政任杰、侍郎蒯钢等千余人,论罪戍斥。

12.时,改左仆射为太宰兼门下侍郎,右仆射为少宰兼中书侍郎。

13.宋高宗嘉其忠节,赠礼部侍郎。

14.上遣侍郎常绶等谕策妄阿拉布坦,得伊拉古克三胡图克图以归,诛之。

15.迁鸾台侍郎、同凤阁鸾台平章事。

词语解释

侍郎[shì láng]

1中国古代官名,明清时代是政府各部的副部长,地位次于尚书

兵部侍郎。

英:assistant minister;

引证解释

侍郎[shì láng]

1古代官名。 秦 汉 郎中令的属官之一。 《汉书·百官公卿表上》:“郎中令, 秦 官,掌官殿掖门户,有丞

武帝 太初 元年更名光禄勋。属官有大夫、郎、謁者……郎掌守门户,出充车骑、有议郎、中郎、侍郎、郎中,皆无员,多至千人。”《后汉书·百官志二》:“五官侍郎,比四百石。本注曰:无员……凡郎官皆主更直执戟,宿卫诸殿门,出充车骑。”清 赵翼 《陔馀丛考·侍郎郎中》:“葢本执兵侍卫者。侍郎之官,至汉始有。”

2古代官名。 汉 制,郎官入臺省,三年后称侍郎。 隋 唐 以后,中书、门下及尚书省所属各部皆以侍郎为长官之副。至 清 雍正 时,递升至正二品,与尚书同为各部的堂官

《后汉书·百官志三》:“侍郎三十六人,四百石……主作文书起草。”刘昭 注引 蔡质 《汉仪》:“尚书郎初从三署诣臺试,初上臺称守尚书郎,中岁满称尚书郎,三年称侍郎。”唐 韩愈 《赠刑部马侍郎》诗:“红旗照海压南荒,徵入中臺作侍郎。”《宋史·胡铨传》:“近者礼部侍郎曾开等引古谊以折之,檜乃厉声责曰:‘侍郎知故事,我独不知!’”郑观应 《盛世危言·书吏》:“自大学士、尚书、侍郎及百司尹,唯诺成风,皆听命於书吏。”

3古代官名。 晋 制,诸王国皆置侍郎,大国四人,小国二人,专司赞相及通传教令

国语辞典

侍郎[shì láng]

1职官名:(1)​ 秦汉时郎中令的属官,主更值执戟,宿卫殿门。东汉时尚书属官满一年称尚书郎,三年称侍郎。魏晋以来只称郎。隋朝又称侍郎,并置员外郎,炀帝时各部置侍郎一人,为尚书的副贰,而改各司侍郎为郎。唐改郎为郎中,以员外郎为之贰,历代因之。沿至清末,又改各部侍郎为各部副大臣。(2)​ 晋时各王国皆有侍郎,大国四人,小国二人,主掌赞相威仪,通传教令

网络解释

1职官名:(1)​ 秦汉时郎中令的属官,主更值执戟,宿卫殿门。东汉时尚书属官满一年称尚书郎,三年称侍郎。魏晋以来只称郎。隋朝又称侍郎,并置员外郎,炀帝时各部置侍郎一人,为尚书的副贰,而改各司侍郎为郎。唐改郎为郎中,以员外郎为之贰,历代因之。沿至清末,又改各部侍郎为各部副大臣。(2)​ 晋时各王国皆有侍郎,大国四人,小国二人,主掌赞相威仪,通传教令

侍郎,官名。汉代郎官的一种,本为宫廷的近侍。东汉以后,尚书的属官,初任称郎中,满一年称尚书郎,三年称侍郎。自唐以后,中书、门下二省及尚书省所属各部均以侍郎为长官之副,官位渐高。相当于现在的部长、副部长级别。

外语翻译

英语翻译: ancient official title, assistant minister法语翻译: ancien titre officiel, assistant ministre

声明: 本站《侍郎》由"酒家浪女"网友提供,仅作为展示之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来信告知,我们会尽快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