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ài shǐ

太史

tài shǐ

“太史”的概述

[太史] 词的字数是 “2”。

[太史] 词的发音是 “tài shǐ”。

[太史] 词的注音是 “ㄊㄞˋ ㄕˇ”。

“太史”的例句

1.温侯吕布;白虎天将赵云,加封顺平侯;破军天将马超,加封威侯;射日天将黄忠,加封刚侯;武曲天将太史慈,加封孝侯。

2.这个徐村,无一户姓徐,大多数姓同、冯,冯姓祠堂已不存在,同姓祠堂今存两座,一座大门额书“汉太史裔”,另一座额书“汉太史遗祠”。

3.太史慈与张合站定,略施一礼后摆好架势,就要开打。

4.当然了,太史慈有勇有谋,在历史上是公认的,世上又不是只有傅雕龙一个人独具慧眼。

5.当时贼围尚未太密,于是太史慈乘夜伺隙,冲入重围见孔融,更要求他出兵讨贼。

6.太史漏登探,文命限开凿。

7.到军队返回,授任太史令。

8.上有太史局生,测验刻漏。

9.乞遣官令太史局以铜表同孝礼测验。

10.船山太史酒户宽,泼墨淋漓动环堵。

11.王世积上奏高祖使,给使太史局。

12.抱微言者太史氏,大义显显则予休。

13.吴国方面,吕蒙、甘宁、太史慈等人也是一时的豪杰,还有吴国老将军黄盖,赤壁大战曾向周瑜献火攻之策,以苦肉计诈降,率船火烧曹操水军。

14.崔杼慑于太史兄弟三人为秉笔直书而前仆后继的正气,最后终于放下屠刀。

15.太史慈与孙策约战了三次,每次都是棋逢对手,不分胜负,而这对敌对的将领,却也结下了深厚的友谊。

词语解释

太史[tài shǐ]

1官名。三代为史官与历官之宅,朝廷大臣。后职位渐低,秦称太史令,汉属太常,掌天文历法。魏晋以后太史仅掌管推算历法。至明清两朝,修史之事由翰林院负责,又称翰林为太史

英:an official who holds astronom and calendar;

2指司马迁所著的《史记》

参之太史。——唐·柳宗元《柳河东集》

英:Historical Records written by Si Maqian;

引证解释

太史[tài shǐ]

1官名。 西周、春秋 时太史掌记载史事、编写史书、起草文书,兼管国家典籍和天文历法等。 秦 汉 曰太史令, 汉 属太常,掌天时星历。 魏 晋 以后,修史之职归著作郎,太史专掌历法。 隋 改称太史监, 唐 改为太史局, 宋 有太史局、司天监、天文院等名称。 元 改称太史院。 明 清 称钦天监;修史之职归之翰林院,故俗称翰林为太史。参阅《通典·职官八》、《续通典·职官八》

2复姓。 汉 末有 太史慈。见《三国志》本传

国语辞典

太史[tài shǐ]

1职官名。编载史事兼掌天文历法。秦汉称为“太史令”。魏晋以后,修史之职转归著作郎,太史则专掌历法。隋改为太史监,唐改为太史局,宋则有太史局、司天监、天文院等名称。元改名太史院。明清改为钦天监,修史之职则归于翰林院,故俗称翰林为“太史”

网络解释

1职官名。编载史事兼掌天文历法。秦汉称为“太史令”。魏晋以后,修史之职转归著作郎,太史则专掌历法。隋改为太史监,唐改为太史局,宋则有太史局、司天监、天文院等名称。元改名太史院。明清改为钦天监,修史之职则归于翰林院,故俗称翰林为“太史”

太史,官名,也指复姓。三代为史官与历官之宅,朝廷大臣。后职位渐低,秦称太史令,汉属太常,掌天文历法。魏晋以后太史仅掌管推算历法。至明清两朝,修史之事由翰林院负责,又称翰林为太史。

外语翻译

德语翻译: Taishi (Eig, Fam)​, oberster Geschichtsschreiber , oberster Sterndeuter

声明: 本站《太史》由"伤城离歌"网友提供,仅作为展示之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来信告知,我们会尽快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