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òu bìng

诟病

gòu bìng

“诟病”的概述

[诟病] 词的字数是 “2”。

[诟病] 词的词性是 “动词”。

[诟病] 词的发音是 “gòu bìng”。

[诟病] 字的注音是“ㄍㄡˋ ㄅ一ㄥˋ”。

“诟病”的例句

1.唯美主义作为文学潮流中的一个分支,不可避免的会受到不同主张评论家的怀疑和诟病。

2.好不容易去年才刚刚收获到一个缩水赛季的冠军而被人诟病,但是今年湖人一下子就搞出来了这么大的引援,唉,这个赛季又没有希望了,又要被人骂抱大腿了。

3.现实中行政程序立法不完善,行政程序执法和司法滞后,行政实践中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究的问题也得到充分暴露,普遍为人们所诟病。

4.尽管他在当球员的时候,受到人们的敬重和爱戴,可一旦当他领到的帅印,持掌起蓝白军团的统领之职时,外界的指责诟病之声,如潮涌来,不是说他没有统帅全军的经验,就是他所采用的战术稀奇古怪。

5.然而近年来,在世界范围内对保证的诟病越来越多,主要集中在被保险人对保证需要严格遵守上。

6.写作难教世所公认,学生写作能力低下又为世所诟病。

7.岩以谄媚权奸,致位通显,为世诟病。

8.中国以前常因没有过硬的技术这一问题而被国人乃至世界上的发达国家诟病。

9.反观如今,我们得到的信息大多来自网络,自媒体,社交网站上的动态信息,浏览这些信息所需要的时间微乎其微,随之而来的是时间被碎片化了,这是似乎就是我们很多人所诟病的碎片化生活。

10.可是后来当你终于跳脱出一个圈子之后,你才发现有的人戴着虚伪的假面,但有的人却一直活的真实,却一直被人诟病着,因为人们不喜欢别人真实的活着,希望别人也能和他们一样戴上虚伪的面具。

11.好景不长,玄宗的宠信和李白张扬的作风引人艳羡,也遭人妒忌。曾为李白脱靴的高力士拿李白的诗词诟病,唆使杨玉环日夜在玄宗耳边吹风,不久时,李白就被次赐金放还。大风啸过,想要折断李白生命的芦苇。

12.每一件艺术品,或多或少都会有着这样那样的诟病;每一颗珠宝,或大或小都会有着形态不一的瑕疵;断臂的维纳斯被奉为美学的经典;而罗丹雕塑的巴尔扎克,至今还在巴黎市政厅的广场上昂首阔步。

13.这本不应该是一个问题,因为见义勇为的良好美德应是受人称赞和学习的,如今这样的问题被提出,反而折射出了社会的诟病,善恶不分的现实。

14.管仲与鲍叔牙少时相识,后来鲍叔做官,仕途一片坦荡,而管仲却被世人诟病。

15.我们总是一边诟病某些社会现象,同时又为这种现象的恶化推波助澜。譬如,我们一边对社会的不公痛心疾首,一边又对权贵者献媚;我们一边谴责教育的不均衡,一边又想方设法将自己的子女往所谓的好学校送。当大家都只用手术刀解剖别人的时候,这个社会便注定无可救药。

词语解释

诟病[gòu bìng]

1指出他人过失而加非议、辱骂

常以儒相诟病。——《礼记·儒行》古人以俭为美德,今人乃以俭相诟病,嘻,异哉!——宋·司马光《训俭示康》

英:take to task; criticize severely;

引证解释

诟病[gòu bìng]

1侮辱。后引申为指责或嘲骂

《礼记·儒行》:“今众人之命儒也妄,常以儒相詬病。”郑玄 注:“詬病,犹耻辱也。”晋 干宝 《晋纪总论》:“若夫文王日昃不暇食,仲山甫夙夜匪懈者,盖共嗤点以为灰尘,而相詬病矣。”元 揭傒斯 《送刘以德赴化州学正序》:“而犹未能浸淫乎三代之教者,旬宣之道未尽,廉耻之化未兴,詬病之风未除也。”夏衍 《也谈戏剧语言》:“‘戏剧语言’之受人诟病,说来也已经是‘老奶奶的被窝--盖有年矣’的事了。”

国语辞典

诟病[gòu bìng]

1耻辱。引申为讥骂、指摘。宋·苏轼〈与李公择书〉:“非兄,仆岂发此?看讫,便火之,不知者以为诟病也。”也作“诟厉”

《礼记·儒行》:“今众人之命儒也妄,常以儒相诟病。”

网络解释

1耻辱。引申为讥骂、指摘。宋·苏轼〈与李公择书〉:“非兄,仆岂发此?看讫,便火之,不知者以为诟病也。”也作“诟厉”

诟病是一个汉语词语,拼音是gòu bìng。解释为侮辱,后引申为指责或嘲骂。出自《礼记·儒行》:“今众人之命儒也妄,常以儒相诟病。”郑玄注:“诟病,犹耻辱也。”

外语翻译

英语翻译: criticize severely; take to task

声明: 本站《诟病》由"女神经"网友提供,仅作为展示之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来信告知,我们会尽快删除。